14. 感性主義曾德平


我們選入<香港論>的攝影師除了是在90年代的香港攝影有較具代表性之外,作品能夠從一個思考的角度出發也是我們其中的考慮因素。曾德平便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。他做過一系列的作品<哈囉香港>包括影像和裝置,他在<香港論>發表的可以說對香港97的無奈。這些影像和他在<女那禾多>復刊號的可 以說是一脈相承,在抽象和具象邊沿的感性主義。他在<女那禾多>復刊號的近作是拍攝他11歲女兒和7歲兒子的紙作模型,探討兩代的價值觀,以 及互相怎樣影響了對方對事物的態度。曾德平,依然一貫是他的略帶傷感,黑白寶麗來底片的偶發不完整,剛好將這種傷感神情帶入抽象的擺設。2001年香港的 OP攝影畫廊真正結束了,我帶了一組荒木經惟的原作照片在上址展出7天作為對一個地點的真正告別。展覽開幕的一天好朋舊友雲集太子臺,曾德平卻沒露面,後 來他說他恐怕觸景而傷情。之後他給我做了一個小訪問發表在Para-site的官方刊物上,他同時發刊了一張在訪問那天拍攝我的照片,我想那照片是很好能 夠拍攝到我當時的心理狀態。太子臺OP攝影畫廊外面放了一顆頭顱大小的石頭,畫廊結束了曾便留起了那塊石說是永遠的懷念。2001年我替曾德平安排了一回 展覽在紐約的Sepia畫廊,畢竟,要明白一個攝影師觀眾還是需要有更多的裝備。曾的攝影作品不多,這是大多香港攝影師的共同點。他的一些照片可以在opedition.com 及yesterdayhongkong.com網站買到。這兩個網站都會在短期內轉換新面貌及運作模式。有點可以說,與女那禾多一樣,這兩個網站都是從香港的攝影環境根植出來,尤其是後者以1997作為昨日香港的分界線,這不能不說是某程度的傷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