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 攝影也斯
今天凌晨五時許,也斯已動程回香港了。他是在TAAFI的最後一天從紐約來了多倫多,他在多倫多第二個晚上在我畫廊的讀詩會是先前已經安排定了,我們還邀請了本地的著名藝評人Gary Michael Dault與他一同讀詩。不少人之後對我說也斯為多倫多帶來了一個很少如此豐盛的晚上。現在窗外陽光依然,秋意夾著盛存下來的暖意。來聽讀詩會的還有女那禾多的作者Bob Black,作者兼編委的P. Elaine Sharpe等等。也斯和女那禾多的關係開始得很早,女那禾多第1期<玻璃專號>發表了也斯的文字作品<像玻璃一樣透明的說話>。也可見女那禾多起步的時候已經對攝影持著一個非常不狹義的角度,及後(第2期)我們又發表了三位藝術家的攝影作品,他們(陳育強,蔡仞姿,王純杰)都是以運用其他媒體見稱。我們一直都相信優秀的攝影作品不一定要是來自所謂的攝影師,雖然直至今天我們還是被唯鏡頭論者或唯實用主義者等帶來非議(見攝影畫報470期)。用心和用工具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層次。上面提到也斯寫關於玻璃的文字,當時我們相約在柏林會合一同共遊東歐。也斯從紐約去柏林,我與黃楚喬到柏林之前卻去了阿姆斯特丹。那畢竟是一個前電郵的年代,由於女那禾多的編輯工作剛開始,我們需要全程自攜傳真機與香港聯絡。那篇玻璃文稿便是從柏林一間小酒店的房間傳過來。及後我們打東柏林去了波蘭,捷克,凶牙利等地方。我想說的是也斯在這個東歐旅程的攝影,他的其中一張照片我們選入了97年底的OP Edition,這可能是也斯最早發表的一張攝影作品了。影像並有原件手寫的文字,OP Edition原來的條件是每個作品要做20個editions,也斯的這個作品從來只做了一個。不知是因為重複手書20張照片的工序要命,還是他洞識文字單一版之可貴。無論如何他這張文字影像的唯一版卻成了絕唱,倍增了收藏學上的籌碼。也斯第二次發表在女那禾多是92年10月的,我們約他寫了一個短篇小說<虛構的城市>。也斯第二次和攝影的親蜜關係應該是他在2004年6月在法蘭福特Museum fur Angewandte Kunst Frankfurt的攝影展<東西>。此外,他正在拍攝一系列人像生活照。這些都可能很快會在電子書的形式中看到。也斯寫過一本書叫< 越界書簡>,所謂界即指文字以外的藝術。也可以說也斯是一個喜好越界的人。也許攝影本來就沒有甚麼界,擁有攝影機今天有點相若你去擁有一管圓珠筆,看的是你怎樣去書寫。是這個原因影象藝術這幾年特別蓬勃,不同的人都拿起照相機來創作。至於那朋友認為攝影是唯紀錄或唯實用的觀點,今天來說已算是另類。也斯在多倫多的時候我們喝紅酒,在我的畫廊斜對面,Adam Egoyan剛開了四天而又只得52座位的微型電影院看電影。我們還談到文字與影象,談到 P. Elaine Sharpe的影象與文字的態度,這點要留待下回了。